2FeCl 3 + F e= 2FeCl 2 2FeCl 3 + C u= CuCl 2 + 2FeCl 2
在氯離子和氧化劑共存的條件下就可以發生金屬腐蝕。 FeCl 3 作為一種較強的氧化劑,其腐蝕作用取決于 Fe 3 + + e → Fe 2+ 反應的氧化還原電位( 0.77V ),加之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離子,且 PH 值低、酸性強,所以對金屬有強烈的腐蝕傾向。由腐蝕反映原理可知,三氯化鐵隨著反應進行, Fe 3+ 離子濃度越來越低,而 Fe 2+ 離子濃度越來越高。一般經驗數據表明:在 Be 4 2 0 的三氯化鐵溶液中的 Fe 2+ 離子濃度超過一定量時,腐蝕劑對金屬腐蝕速度就顯著下降,腐蝕質量變差,此時就需要更新。若經常更換腐蝕溶液,一則對環境產生污染,二則造成浪費,提高產品成本,如果能把 Fe 2+ 氧化再生就可能解決這些問題。
三氯化鐵主要是化學法:利用礦物化學性質的不同,采用化學方法或化學與物理相結合的方法分離和回收有用成分,得到化學精礦。這種方法比通常的物理選礦法適應性強,分離效果好,但成本較高,常用于處理用物理選礦方法難于處理或無法處理的礦物原料、中間產品或尾礦。隨著成分復雜的、難選的和細粒的礦物原料日益增多,物理和化學選礦聯合流程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?;瘜W選成功應用的實例有氰化法提金、酸浸-沉淀-浮選、離析-浮選處理氧化銅礦-<A a 離子交換和<A a 細菌浸取等技術的應用,進一步促進了化學選的發展。它的發展趨向是:研制更有效的浸取劑和萃取劑,發展生物化學方法,降低能耗和成本,防止環境污染。此外,還有礦物原料在斜面運動或碰撞時利用其摩擦系數、碰撞恢復系數的差異進行選別的<A a 摩擦與彈跳選等。